【內容摘要】隨著社會格局的不斷變化以及新時代職工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思考。本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遇到的問題,探討工會工作在提升企業勞動關系協調效能的應對策略,以更好地維護職工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
【關鍵詞】工會;維權和服務職工;法治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一、新形勢下工會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性
(一)黨建引領工會促進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新要求
工會組織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是企業和職工之間的“潤滑劑”,在推動企業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中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二十大要求進一步深化工會改革和建設,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并對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提出明確要求,指出工會要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構建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不斷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工會必須充分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維護好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權益,并抓好抓實職工素質提升工作,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立足新發展階段,支持、參與、投身社會新發展格局建設,為推進制造強國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二)法治化環境對工會和諧勞動關系管理的新趨勢
法治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開展工會工作、實現職工利益的有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毙滦抻喌摹豆ā?,作為確立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作用的重要法律,為新時代工會組織依法開展工作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工會工作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推進工會各項工作法治化,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高職工法律意識,促進雙方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使廣大職工“體面勞動,幸福生活”,新時期和諧勞動關系的“新常態”才能得以實現。
(三)社會治理格局對工會和諧勞動關系的新命題
勞動關系是生產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勞動關系是否和諧,事關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構建中國特色和諧勞動關系”的重大命題,使我們深刻認識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為一項緊迫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抓實抓好。為工會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指明了方向。
二、國有企業工會在勞動關系管理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國有企業工會勞動關系管理的工作現狀
目前我國處于經濟體制的轉型時期,國有企業的勞動關系遭受了巨大的沖擊,導致引發一系列勞動關系矛盾的情況,對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國有企業工會就是國有企業職工的“家”,是聯系企業與職工群眾的紐帶,是職工群眾心目中的“娘家人”“知心人”。公司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促使工會急需推進自身改革,更好地保障員工權益,增強服務群眾工作本領,滿足職工美好生活需要。
在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方面,發揮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作用,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加強對職工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事故防范、應急處置和自我保護能力,記錄、跟蹤、消除安全事故隱患風險,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
在維護職工民主政治權利方面,推動健全司務公開協調領導機構,進一步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體系,加強職工代表大會、司務公開以及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制度銜接,促進職代會與集體協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法律援助等有機結合,融入企業內部自主調處、群體性勞動關系矛盾快速處置機制。
(二)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給國有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部分國有企業的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方式、薪酬待遇等涉及職工利益方面也悄然發生變化,企業職工隊伍也隨之不斷改變,勞動關系主體、企業用工形式與職工訴求表達日益多元化。同時職工對勞動法律法規的認識不到位,企業在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不完善,發揮勞動法律制度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作用不明顯,國有企業工會傳統的管理思路已經無法滿足現狀,促使工會亟須優化完善,要充分發揮企業與職工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在新形勢下如何協調復雜多變的勞動關系,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當下國有企業工會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工會在勞動關系管理中往往忽略了從根本源頭上防范勞動風險的發生,從提高職工法治意識等方面進一步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工會的勞動關系風險隱患意識有待進一步強化
由于勞動關系管理涉及較多國家法規政策,企業相關工會管理人員仍缺乏勞動風險管理意識,對勞動風險信息的敏感度不高,未能及時有效識別風險源。當勞動關系事件苗頭發生時,未能迅速響應并積極制定應急措施進行應對與化解風險。對于勞動關系風險培訓以及人員隊伍建設方面投入精力較少,仍未形成系統管理模式。工會管理者在處理職工勞動關系方法與技巧亦有待進一步改善。
2.工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指引有待進一步完善
企業勞動關系管理工作與職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制度、流程等基礎工作越薄弱則隱藏著越大勞動風險。由于工會基層管理人員缺乏一定的勞動關系管理經驗,在勞動關系事件苗頭發生時,未能通過有效的溝通調解雙方矛盾。在處理勞動關系事件實踐過程中,缺乏相關指引流程或流程不夠具體清晰的緣故,不僅造成人力資源成本的浪費,同時也給或職工家屬帶來不好的負面影響。同時,對于因患病或負傷較重的職工,也缺乏相應的困難職工幫扶計劃,給予職工組織上適當的照顧,幫助與扶持職工度過困難期。
3.職工精神需求層面關懷有待進一步加強
隨著職工隊伍的內部結構、技能素質、權益實現等方面發生新變化,職工需求層次不斷提升。工會除了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不斷提升為群眾辦實事的水平,還需持續提升為職工服務的質量,增強職工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三、工會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管理的提升路徑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法越來越成為工會履行職責的主要手段。國有企業工會組織要樹立強烈的法律意識,做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規為依據。如以近年廣州地鐵集團公司下屬的運營事業總部發生的勞動糾紛事件為例分析,事件的類型主要集中于因生、老、病、傷、死、違紀懲處、績效、勞動合同等方面的非企業原因的不可控因素而導致發生的企業與勞動者關系的不和諧。廣州地鐵公司工會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健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有效妥善解決問題,保障勞動者的企業合法權益。具體措施如下:
(一)推動法治化運用,加強勞動關系風險隱患源頭管理
國有企業工會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維護者,在勞動關系處理過程中,需增強法治意識,尤其是運用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體系,通過相關法律查找勞動關系矛盾隱患,明晰勞動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及時有效識別風險源,提供勞動用工意見建議和法律“處方”,使勞動關系調整步入法治化的軌道,保障勞動者合理合法的權益。并定期評估與監控勞動關系管理情況,建立勞動關系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轉換從“事后控制”到“事前防范”的勞動關系管理工作思路,合法有效化解勞動關系矛盾,逐步建立預防為主、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同時通過定期開展工會法和勞動法的專題講座和培訓,進一步增強工會管理干部和職工的法治意識,強化工會管理干部的專業知識與方法技巧,協力開展勞動關系管理工作,拓寬監督渠道、豐富監督形式,有效傳遞與反饋勞動關系管理相關信息,實現預防問題、發現問題、化解糾紛、總結經驗,真正做到“預防為主”的勞動關系管理,扎實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建設,為營造和諧勞動關系氛圍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創新職工服務體系,實踐勞動關系和諧溝通機制
充分發揮工會在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中的作用,不斷推進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強對勞動法律法規執行落實情況的監督。建立健全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利益的三方聯系協商機制,不斷完善和創新勞動爭議裁審制度,創新職工服務體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如:通過加大對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力度,為職工提供勞動法律咨詢服務;建立“一站式服務窗口”、“54580職工服務熱線”“54580政策宣傳網”等,為廣大職工提供“貼心、專業、高效”的服務;開通的職工咨詢熱線電話內容涉及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齡、工資計發及假期等職工關心的問題,解答職工疑惑。
(三)提升監督格局,用企業文化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蔽覈鐣饕芤呀涋D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此背景下,職工群眾的勞動經濟權益、民主政治權利、精神文化權益、社會權利和生態權益緊密聯系,職工逐步由溫飽層次的需求向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更高需求層次轉變,從追求物質權益向追求民主權利、精神權益轉變,職工權益的內涵更加豐富,外延更加寬廣,更具全面性、多樣化、多層次特點。
工會要創新維權工作機制,發揮工會在勞動者維權方面的作用,搭建職工問題渠道,從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扎實推動職工關注的問題解決,提高職工的滿意度。同時要著力提升職工生活品質,不斷拓寬實現廣大職工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發展渠道,促進職工享有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形成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使廣大職工實現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激發職工提升生活品質的內生動力,引導廣大職工通過拼搏奮斗創造美好生活。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管理的“無形之手”,不斷宏觀調控企業與職工之間的互相信任度,優秀的企業文化,必然會降低勞動爭議發生的可能性。廣州地鐵集團公司作為全國和諧勞動關系企業的示范點,一直以來秉承“依法、合規、合情、合理”的原則及“以人為本、快樂成長”的管理理念。隨著企業文化的不斷深植,逐步形成“以文化塑觀念,以觀念促行為,以行為提效能”可持續發展的組織機制,把勞動風險化解于萌芽狀態,系統構建和諧職工關系。
四、結語
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國有企業工會可通過運用法治化方式助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更好地維護職工權益、保障社會穩定,為工會有效應對新挑戰、解決新問題提供法治源頭上的堅實支撐,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參考文獻】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全國總工會課題組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
[2]《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工會工作的指導作用》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課題組劉向兵 趙健杰)
[3]《拓寬領域豐富形式 提升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實效》(全國總工會法律工作部)
[4]《關于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建設的思考》 (工人日報 鄒衛民)
[5]《以貫徹落實工會法為契機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工人日報)
[6]《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新華社)
作者: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凌歡
(編輯: 黨小麗)